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
0471-4611916

评选资讯

张宇 用爱点燃残障儿童的希望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时间:2012-05-07 19:11:00     浏览量: 

      张宇 1970年出生在内蒙古达拉特旗。2004年,为了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和其他健康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张宇投资100万元,创办了自治区首家民办特殊教育学校——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学校,并发展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计划在校学生规模保持在100人以上。建校以来,张宇用于残障学生的各项投入累计达1000多万元。从2010年开始,他的助学行动由残障儿童延伸到全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先后获得鄂尔多斯市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内蒙古公益之星”、“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

      ●他,是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他,创办爱心希望学校,为残疾学生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
      ●他,率先倡导用心做公益的理念,为内蒙古慈善文化破题

      题记:不少人以为有钱才能做公益,我认为钱多做大公益大慈善,钱少可以做小公益小慈善,没钱可以出力,只要有心就好。——张宇

张宇和孩子们在一起。

      (文/图 本报记者 赛 男)1994年,张宇从达拉特旗一家房地产公司行政岗位上辞职下海。经过近10年打拼,他靠建材、加油站、蔬菜基地、门窗加工生意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一次对达拉特旗残疾人家庭慰问时,被残疾儿童的家庭贫困以及无能力上学的境况深深地触动,促成了他创办爱心希望学校,为残疾孩子提供免费教育的想法。他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长期帮助残疾儿童,将助残事业越做越大。

张宇和爱心学校的孩子们开心地玩着“老鹰捉小鸡”游戏。

  “创办学校源于一个孩子的眼神”

  2003年初,内蒙古达拉特旗残联组织企业家到残疾人家庭慰问,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对张宇触动很大。慰问活动一结束,他带上几个人又走访了十几户残疾人贫困家庭。

  张宇至今记得走进树林召镇树林召村农民赵首家看到的情景:门窗没有玻璃,是用纸糊的,墙壁有了裂缝,屋内脏乱不堪;除锅碗瓢盆外,家里连最简单的家具都没有……在赵首讲述家庭不幸时,他一脸鼻涕的儿子赵志强凑过来,双手扯着张宇的衣角,目不转睛地盯着张宇。赵志强当时11岁,肢体和智障双重残疾。“我当时真的被震撼了,连续几天寝食难安,我从这个孩子眼神里看到了渴望和期待。”

学校专门开设了模拟超市。图为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认知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张宇了解到,达拉特旗共有残疾人14300多人,其中残疾智障儿童500多人,应该入学的残疾儿童200多人。残疾人家庭绝大部分属于极度贫困,有的甚至连吃穿都解决不了。张宇认为,捐给这些家庭钱物,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能让他们接受教育,即使不能成才,至少也能做到生活自理。

  张宇决定为这些残疾智障儿童办一所免费学校。

  “好事一直做下去挺难,越难越不能放弃”

  2004年,张宇与另外一名合作伙伴在树林召镇西郊买了一块地,投资100万元建起校舍,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学校正式成立。这是一所以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康复理疗为主的福利性质、全日制封闭管理学校。学校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根据智障和残疾儿童特点,一个班只容6人至8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1名,27名残疾智障儿童,分5个年级5个教学班,年龄8岁到18岁。

王雅楠老师正在耐心地教学生“十字绣”。

  “办学校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办学之初就遭遇了‘老师荒’。”张宇说,当时招不到保育员和老师,只好让公司的员工帮助照顾孩子,到第一学期末才盼来一个老师。由于这些特殊的孩子需要专业的老师来照顾,张宇又多次和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建立联系,但结果却是毕业生不愿意到小旗县工作,而来到这里的老师最多呆一个学期便离开了。

  他的合伙人看到如此情景决定退出,并劝张宇也放弃,但张宇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了下来:“残障的孩子也应该有快乐的童年,我要尽我所有的力量,让这些孩子能够和健全孩子一样生活下去。”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优点,他选择做的事情不做成绝不罢休。

  张宇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为了贴补家用,年近40才开始学习裁缝,后来又搬到镇里开店,手艺远近闻名。由于过度劳累,身患重疾,46岁便去世了,母亲坚毅的性格始终影响着张宇。

  建校之初就来到学校的常务校长马耀伟回忆:“刚到学校时,感觉很茫然,落差很大,当时学校只有三间平房,连围墙和院子都没有,黑板还是张宇和我们一起钉上去的。”为了创建更好的校园环

2009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北京参观、旅游。孩子们在狮虎山前留下开心的足迹。

境,张宇加倍努力开拓其它领域。2005年,他在爱心学校旁边建起一所幼儿园,“以园养校”的路子取得了成效:2006年,爱心学校由平房改为楼房,师生的住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学校专门聘请了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开展盲文、手语、技能等课程教授学校里的27名残障孩子,建校8年来,张宇为残疾孩子免费教育累计投入已达1000多万元。

  “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直做下去其实挺难。”张宇感慨地说。2008年,张宇打算开发一个新项目,有人便开始议论“张宇拿社会给孩子们募集的资金搞项目赚钱”,这让张宇有些难过,他明白越是这样越不能放弃,否则就是承认了流言。

  学校向学生免除了住宿、伙食、学杂费、课本费,提供文具、校服、生活用具等费用,学生家长几乎“零负担”。学校的饭菜食谱一周内不重复。每到放假,好多学生不愿回去,说家里见不上肉荤腥,在学校天天有肉吃……光伙食费支出一项,学校每年要补贴5万多元。学校引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培智课程,还有盲文、手语等特殊教育课程和自理、烹饪、编织、社会实践等课程,教授学生基本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为其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创造条件。张宇和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无法改变孩子们残缺的身体,却可以让他们的心灵不再残缺。

  一些初入学校时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照顾下,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如今,27名学生生活都能自理了,高年级孩子还主动照顾低年级孩子。肢体和智障双重残疾的安新刚来时不仅不敢说话,连吃饭都得靠人喂,如今敢在大家面前演讲;王超刚来时不能自理大小便,如今是学校有名的“自由派画家”;连一到十都学不会的张智在演唱《伤不起》时,不会唱错一句歌词,现在成了学校活动的“小明星”……

  每逢元旦、中秋节,张宇总要把家长请到学校参加活动。看着孩子的变化,家长们常常流下感激和幸福的泪水。

  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不善言谈的张宇曾在开学典礼上掷地有声:“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即使是残疾、幼小的身躯里,也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潜能!从某种角度上讲,残疾人的自立程度,取决于他所受教育程度。可见,要想让残疾人残而不废,只有靠教育——先进的教育,特殊的教育!”

  26岁的包头姑娘王雅楠放弃了其它学校优厚的条件,来到了爱心学校;2004年毕业于包头师范学院的姑娘江雅辉两年前偶然听到张宇的事迹,放弃在包头市待遇优厚的工作,到学校当音乐老师,至今和家人两地分居;2007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石利枝和杜威娜放弃了当地公办特殊教育学校机会,到爱心希望学校;身怀六甲的白巧艳老师是两家时装店的老板,为了学校的孩子们她把时装店交给别人打理,已是大腹便便的她一天都没有休息……

  张宇和他的爱心希望学校感动了许多人,爱心得到延伸。每年冬季来临,孩子们都能穿上“爱心妈妈”编织的毛衣;鄂尔多斯市一位企业家给学校账户打进15500元捐款,却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张宇的爱心学校得到了旗委、旗政府以及旗教育局的大力支持。2007年初,张宇创办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达拉特旗残疾儿童教育扶助会,以此组织和团结社会力量,关注和扶持残疾儿童。如今扶助会吸纳会员50名。

  爱心编织公益网

  张宇告诉记者,个人办学能力毕竟有限,学校现在还有许多困难,比如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康复理疗设备设施空白,扶残助学的机制和氛围没有形成,学校享受不了国家给予特殊学校的一些特殊政策等。他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扶残助学爱心活动,让更多残疾儿童受到关爱。

  经过1年的紧张筹备,全区首家大型公益慈善门户网站——公益内蒙古网(www.gynmg.com)于2010年8月正式面向社会。网站以传播公益文化、促进公益事业、弘扬慈善精神为宗旨,以发展构建“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爱心感召的公益力量,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使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更多爱心网友、慈善组织、责任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献爱心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为内蒙古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张宇道出建立网站的深远含义。

  公益内蒙古网从筹建到上线的两年时间里,张宇又投入了近200万元,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先后启动了“爱心点燃希望,知识改变命运”为主题的“2011暖冬助学”和“爱心拍卖会”等行动,张宇带头捐助了50名贫困学生,为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生活费。

  “他做好事帮助人舍得花钱,可对自己却抠得厉害。”

  “左手赚钱,右手献爱心”,人们这样评价情系百姓的张宇,残疾孩子的家长称他是“爱心大使”,媒体肯定他“担当社会责任”,张宇先后多次被评为鄂尔多斯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获得过“鄂尔多斯市首届助人为乐模范”、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北京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多年来,经营小企业的张宇保持慈善家的理想,节约个人开支,投身公益事业。“抽9块钱的骄子烟,还嫌费钱,准备戒掉这个不良嗜好。”了解他的朋友都说,“他做好事、帮助人舍得花钱,可对自己却抠得厉害。”与其他青年企业家不同,刚进不惑之年的张宇似乎参透了富贵荣华,心思已然不在赚钱上,2006年10月,他将经营的企业变更为“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其名片上标注着:公益内蒙古网理事长、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学校校长、残疾儿童教育扶助会理事长,这一串与公益相关的称号。与其他企业家动辄上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和价值数十万元的沙发、老板台不同,张宇的办公室只有几平方米大小。“办公室空间不大感觉和孩子们更近。”张宇朴实地说。

  几年来,张宇以公益组织负责人的新角色引领着公益事业的发展。“不少人以为有钱才能做公益,我认为钱多做大公益大慈善,钱少可以做小公益小慈善,没钱可以出力,只要有心就好。每个残疾孩子,都是骄傲的天使,我要给残疾孩子插上一对坚毅的翅膀。”张宇这样说。

  “在学生们能够做到日常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学校急需开设一块实训基地,是为了学生们步入社会能够就业做准备。实训基地计划配备园艺、烹饪、酒店模拟服务等设施。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张宇道出他的设想。

  张宇长期帮助残疾儿童,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都有深入报道,很快影响了更多人,得到了更多爱心人士支持。

  然而,张宇并未因功成名就停止公益脚步,自2005年创立达拉特旗残疾儿童教育扶助会以来,举社会力量兴助残事业,至今已资助校外残疾人家庭、残疾儿童逾100万元。

  “我会把学校一直办下去,这项事业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如果家庭和社会的每个人都奉献出一份爱,相信孩子们的未来就有希望。”张宇对这项爱心慈善事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内蒙古日报)

上一篇:民建内蒙区委在第三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中获奖
下一篇:第三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