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
0471-4611916

评选资讯

孙奎连——为了大山深处的呼唤

来源: 感动内蒙古组委会    时间:2009-09-01 20:09:00     浏览量: 

感动内蒙古人物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材料
 
为了大山深处的呼唤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鸡冠山村党总支书记
 
孙奎连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孙奎连,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大连三兹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和大连三兹和休闲农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现在我是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鸡冠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异地他乡的讲台,汇报我在鸡冠山第三次创业的历程。我发言的题目是:《为了大山深处的呼唤》。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可我,却因为4年前,鸡冠山原支部书记孙瑞的到来,改变了我的后半人生。
    事情,还得从1969年的冬天说起,那一年我跟随父母110医疗队,从大连来到内蒙古宁城县。
当时我只有15岁。 1972年高中毕业,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插队到鸡冠山,成为一名革命老区的知识青年。
    在那个讲究家庭出身的特殊年代,我的家庭成份比其他同学高。在我心灵深处,始终隐藏着一种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自卑感。可老区人民却以宽大的包容心,把我这个从城里下来的“知青”,当作自己的孩子。
    在劳动中,他们手把手的教我干农活;生活上,他们向父母一样关爱我;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从家里拿来,连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和豆包,让我们改善生活。
    为了报答他们,我总是捡最苦、最累的活干。逢年过节,别的“知青”都回家了,我坚决要求留下来,参加农田大会战。久而久之,我和老区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由于我的表现,得到大队党支部的认可,破例在“知青”中第一个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开始,青年点里的同学,对我的表现有些不理解,他们私下议论说:“咱么这么积极,还不是为了有离开的机会第一个走”。我听说后,就当众承诺:“我绝不先走,把你们都送走后,我最后一个走”。     
    在以后的日子里,招工、提干、上大学的指标一个个接踵而来,我一次次放弃了离开的机会。当40多名“知青”一个个都离开了鸡冠山的时候,老支书孙瑞,把最后一个推荐上大学的指标给了我,才结束了我三年的“知青”生活。
    上大学后,我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逐渐改变着我的志向和追求。我曾给老支书写过这样的一封信:我虽然离开了鸡冠山,但我仍是鸡冠山派出学习深造的一员,将来有一天,我会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改变鸡冠山的落后面貌。
    1978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辽宁省机械厅直属农机工业公司工作,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成为第一批“下海”人。
    在大连,我经历了人生两次创业。先是1989年与日本株式会社三兹和创办合资企业,引进了收缩包装机械技术,发明了十五项专利技术,起草过三项《收缩包装机国家标准》,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包装企业家”,被大连大学包装工程系聘为客座教授。
    第二次创业是1996年,在大连第一个把农业资源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创新了乡村旅游产业。我的农庄被大连市政府评为“带动农民致富企业”、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然而,随着生意一天天做大,鸡冠山却始终在我的心底被多次唤醒。因为我明白:是这个小山村给了我人生第一笔“精神财富”,才使我在以后的艰苦创业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为了回报,1997年我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22年的鸡冠山,但这里,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通村的路还是那么坑坑洼洼,农民的家仍然是低矮的土房,山上的树比过去更稀疏了,村民吃水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校舍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
    看到这,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当即我把随身带来的2万元,都捐给了小学校。回到大连,我又给鸡冠山寄回1万元用于修路。并联络在大连、沈阳、辽阳的“知青”为鸡冠山捐献衣物。
    2000年,我再次回到鸡冠山。为解决老百姓吃水困难,我联系时任宁城县委副书记赵宗源和宁城县检察院检察长宁兰生同学,协调县里8个涉农部门,争取到资金4万元,为乡亲们通上了自来水。
    2004年,我和几个同学第三次回到鸡冠山。当我看到山上水土流失,一条条沟壑时,就同随行的同学商量,决定把村里的荒山承包过来,建立“知青林场”,帮助村民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未能如愿。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78岁的老书记孙瑞,再也不忍看到鸡冠山的落后面貌。于是,他就想到了我。在新上任村长的陪同下,到大连来找我。
    交谈中,他们围绕着鸡冠山的发展说明了来意,当老书记含着热泪,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鸡冠山贫穷落后的面貌再不改,我死不瞑目啊”。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当天晚上,我把家人叫到一起,我说:“我想回鸡冠山帮老书记一把”。妻子听后,非常惊讶的说:“那哪行!你心脏不好,那边又很艰苦,你吃的消吗?不如给点钱算了”!我说:“根据鸡冠山的现状,恐怕光靠给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妻子倪艳荣也是随父母从沈阳到赤峰走“五七”的“知青”。我和她是大学同学。多少年来,她最能理解我对鸡冠山村的情结。最终她还是支持了我的想法。
    2006年11月15日,我把公司交给儿子,把农庄交给妻子。重新回到下过乡的鸡冠山,开始了我人生第三次创业。
    到鸡冠山后,我用了8天时间,把鸡冠山走了个遍,深入农家和农民交谈。这一圈走来,一个新的鸡冠山蓝图,在我脑海里孕育产生。
    很快,我请来赤峰市林业研究所、大连市经济林研究所、朝阳市全禾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对鸡冠山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论证,并亲自起草了《鸡冠山新农村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雏形、五年见效、八年脱贫、十年初步建成生态型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在村民大会上,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一个鼓舞人心、说到心坎里的规划,他们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有人说:“即使规划再好,没个能人来带领,还是一纸空谈”。也有人说:“三年后产业建起来,你回大连,我们还不是照样受穷”。这时,一个老党员突然站起来喊道:“干脆!你就当俺的书记吧”!话音刚落,紧接着社员们喊道:“同意!同意!”。
    见此情景,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顿时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我经商20多年来,很少能感受到的一种信任。
    我赶紧跑到屋外,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擦干眼泪后我又回到台上,对乡亲们说:“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决定把原来要干三年的时间改为八年,实现咱全村年人均收入1万元的目标,不达目标,我绝不回大连”!说完,场内再一次沸腾,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鸡冠山坐落在宁城县西部大山深处。全村总面积6.5万亩,其中耕地只有1650亩,300户人家,1208口人,年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革命老区。
    为了接通大山与外界的联系,我从大连给村里带来了三辆汽车、4台电脑和电视、卫星接收机;拉来了三卡车铡草机、脱粒机、发电机、小拖拉机和深井泵等农机具;拉来了桌椅、被褥等生活用品;村里没有经费,我让儿子每月寄来5000元,用于办公经费和日常支出。
    为了转变农民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我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大连、朝阳等地,考察学习果树和黑木耳管理技术,回来后组织全村开展了7天农田大会战。每天有200多名男女老少,自愿义务献工,其中有的还是抱着吃奶孩子的妇女。
    为把农民组织起来,我们先后发展了林果,养殖、食用菌和生态旅游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几乎家家都参加了合作社,其中有的还是三、四个合作社的股民。
    通过村民的齐心努力和上级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四年时间里,我们争取到国家各项扶持资金达1000多万元。 
    目前,林果合作社坡地改梯田1000多亩,打机电井25眼,铺设引流管路15000米,栽种各种果树2000亩,新建沼气池100户。其中:一农民不到一亩地的苹果树,收入高达1.4万元;
食用菌合作社林下露地栽培黑木耳,每亩可增加收入2万元;
养殖合作社新建牛舍4000平米,存栏500多头,平均每头牛可获效益3000元。
    村里还新购置了年产5000吨的颗粒饲料加工机组、年产200万袋的食用菌菌包生产机组。新上了生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机组和苹果产后处理等村办企业。
    当年破旧的知青大院,拔地竖起一座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农民有了文化活动中心;有了方便生活的便民小超市;有了宽敞明亮的医疗室和图书室;党员有了远程教育培训基地。饭后茶余,农民还可以在自己的休闲广场看露天电影。
    昔日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2009年新建起了两座便民桥,2011年12公里的通村路也将修成水泥路;1500亩的果树都将用上节水微灌设施。
    看到村里这几年的变化,老书记孙瑞高兴地对我说:“你们这几年干的,是我过去想都想不到的,这下咱鸡冠山可有盼头了”。
    一个名叫高振清的老党员,怕我提前离开鸡冠山。临终前把老伴叫到身边说:“告诉孙书记,咱鸡冠山不能没有他呀”。我听说后,又一次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和村干部一起,向这位老党员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回想我刚来鸡冠山时,的确有很多不习惯。村里不通电话,手机没有信号,更不用说网络。食宿条件很差,房间里没有电视,没有洗澡热水,没有洗手间。有时还经常停电。一个人住在寒冷、寂寞的村部里。
    可想起在大连的妻子,一个人要承担家里的一切,管理着500多亩的山庄。三层楼的别墅里只住着她一个人。
    有一天深夜,妻子给我发来短信,问我的身体情况。可当我问她:“你怎样”时,她只给我回了两个字“孤独”。
    有一次,我正准备从大连回鸡冠山,突然母亲打来电话说:“感觉头晕,很不舒服”。我和妻子赶紧开车把母亲送到医院,经检查得了脑血栓。
    安排住院后,我赶火车的时间快到了。这时,我很犹豫。是留下来照看母亲呢?还是回鸡冠山?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回去吧,有他们呢”。妻子接着说:“你走吧,这儿有我呢”。那一次我是含着眼泪走出了医院。
    每当我想起这些亲情往事,心里总是感到愧疚。我感激他们,因为是亲人和乡亲们对我的支持,才成就了我对鸡冠山的梦想。
    我从一个都市老板到一个现代农民;从当年的一名“知青”书记到现在的一名“村官”; 从昔日“接受再教育”到今天培养新型农民; 从承担社会责任到实现人生价值。鸡冠山让我这个老知青,又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坚信六年后,我向鸡冠山人民递交的答卷应该是:山上绿树成荫,山间果树飘香,山下河水清澈。家家住上四合院、户户通上自来水、做饭用上沼气、洗澡用上太阳能、取暖用上再生燃料。让昔日贫穷的鸡冠山变成生活富裕、乡风和谐、生态环保、资源永续、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谢谢大家!
上一篇:杜升——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下一篇:刘英妹——用热血和生命唱响的时代赞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