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
0471-4611916

评选资讯

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请您投票 残奥冠军李瑞芳位列其中

来源: 北方新报    时间:2009-03-23 20:21:00     浏览量: 

尖刀班

  内蒙古消防总队赴川抗震抢险救援队有一个川籍战士尖刀班。尖刀班全部来自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在南坝镇中心小学救援工作中,当得知有100多人埋压在废墟下时,尖刀班的9名同志主动请缨,担当起突击队的角色。现场环境十分复杂,条件十分恶劣,救援难度相当大,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被战士们应用上了。由于地震发生已经多日,救援现场四处弥漫着腐烂的气味,战士们不得不一直戴着口罩,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

  5月17日,南坝镇农村信用社高5层的办公楼倒塌,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在一起,整个救援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此时,尖刀班的9名同志又一次主动请战,他们手臂系上白布条,喊着号子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搬石块、挖废墟、清理大件建筑材料,他们不知疲倦奔跑劳作,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现场群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内蒙古军区维和部队

  2006年4月~2007年8月,内蒙古军区派出的部队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也为2400万草原儿女争了光。

  “你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2007年2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利比里亚,看望维和官兵时高度评价。

  在维和的480多个日夜,官兵们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还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48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一级和平勋章”,其中25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三级和平勋章”。官兵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向当地群众传授农机具使用方法和水稻种植技术、帮助当地小学修缮校舍……赢得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信任。

  在维和的16个月中,总司令奥比阿克中将评价:“中国运输连高标准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利比里亚的和平进程是在中国运输连车轮支撑下推进的,你们确实为自己的国家争了光。”

  王勇峰

  王勇峰,集宁人,中国登山队队长。

  2007年,王勇峰第三次登顶珠峰,他让奥运圣火在珠峰熊熊燃烧,他让这一刻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时刻。

  上世纪12年中,王勇峰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到现在为止,他登顶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同时又完成了南北两极的极地登山探险。这个所谓的7+2(世界七大洲顶峰加南北两极),对所有登山者而言有如朝圣,他出色地完成了,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王悦

  王悦,包头市消防支队女子中队中队长,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2008年度优秀党员。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全国首支现役女子消防中队中队长,王悦第一个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踏上了去四川的救灾之路。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王悦带领女兵和男战友们一起搬砖块、抬楼板、打通废墟。每抬出一具尸体,她都要给死尸消毒,防止细菌扩散。手脚磨起了血泡,但她依旧坚持,强忍着中暑、拉肚子等病痛,在尸体腐烂、蚊虫叮咬、余震不断的条件下坚持奋战。听着废墟下时断时续的呼救声和那些失去亲人的痛哭声,王悦的眼中饱含了泪水,心中满是牵挂。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王悦和她的女兵们始终以持久的耐力和博大的爱心,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殊死较量,用双手打开一道道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续写了人民子弟兵与人民心连心的崭新篇章。

  边强

  2007年7月3日下午1时许,4个快乐的孩子们玩耍中划入了水流湍急的马河里。呼救声惊动了正在沙滩上玩耍的四年级学生边强。来不及多想,他纵身入水,奋力将一位同学拖上了岸,还没有来得及上岸歇息,另外3个落水女同学也相继被激流冲入深水区。他忘记了自己的疲劳,也忘记了自己也只不过会几下“狗刨”,更忘记了自己瘦小的身躯是否还能承受得起,转身拼尽力气向3名女同学游去。他深吸一口气,扎入水中,拼尽全力猛地将其中一个女同学顶出水面,推向岸边,同学被救上了岸,而边强却已没有一丝力气游回岸边了。边强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呼喊中、哭声里沉没、沉没……

  当村民们将他打捞上来时,边强还保持着向上推的姿势。一个鄂温克族少年,为抢救落水同学,献出了自己年仅14岁的宝贵生命!

  刘宝峰

  刘宝峰,乌拉特后旗人,曾任武警四川总队内江市支队直属大队四中队战斗班班长。

  2008年5月14日,刘宝峰所属部队开进汶川水磨镇。在各项救灾任务中,刘宝峰一直冲锋在前,勇挑重任,处处发挥模范作用。在中国银行水磨镇分行搜救任务中,他及时发现了被困人员张家国,经过8个多小时的手抠镐凿,终于成功将其救出,随后,从另一片废墟中又将银行金库内1600多万元人民币成功抢运出来。在进村入户搜救中,他带领全班成功救出被废墟掩埋长达74小时之久的83岁老人郝兰英。

  参加抗震救灾以来,刘宝峰先后带领全班战士搜救幸存者及转移伤员79人,搬运遇难者尸体190余具,疏散群众1000余名,为灾民送去2600公斤大米和32顶帐篷。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孙月光

  孙月光,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校长。14年来,这位农家女将150名孤残儿、聋哑儿从无声世界带向有声世界。

  “为了孤残儿,为了聋哑儿,我宁可不当教师,这条路我走定了。”1993年春,孙月光辞去马蹄营子小学教师职务,给9岁的聋儿梁海当起了家庭教师。

  教聋儿开口说话,对孙月光来说,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种自我挑战。在语言训练中,每一个音、词,在正常孩子口中很容易就能说出来,而要让聋儿说出来,需要孙月光教几十遍几百遍。

  在孙月光的生活中,孤残儿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全部,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孤残儿,只要她听说了,总是主动联系收养。赤峰市敖汉旗有一个叫于春磊的3岁孤残儿,2005年秋被亲生母亲抛弃。孙月光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天天搂着聋儿睡觉,教他开口说话。而她自己3岁的孩子却交给婆婆照看。2008年春节前夕,春磊竟能开口了!

  孙奎连

  放下资产上千万的企业老总不做,却跑到宁城县一个老区的贫困村做村官,并立下誓言:鸡冠山村的老百姓不脱贫,我绝不返城。

  他就是35年前曾在这里插过队下过乡的大连知青孙奎连。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孙奎连和鸡冠山村村民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他跑遍了鸡冠山村大大小小沟壑,制定出了鸡冠山新农村建设10年规划。

  如今,他为村里打了15眼机电井、坡地改梯田1000余亩、铺设引流管路15000米、栽种各种果树2000余亩、完成土地流转1500余亩、完成种植业结构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新建沼气池20余个,年产5千吨颗粒饲料厂、食用菌包厂正在建设和改造中……

  张小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随着内蒙古汉子张小平挥拳击落金牌,千万国人热泪盈眶。这枚金牌对中国拳击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中国拳击男子轻重量级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打破了由欧美选手垄断拳击大级别的神话,实现了中国拳击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草原儿女奥运奖牌零的突破。

  2008年2月,泰国站亚洲区奥运选拔赛上,张小平一举打进了决赛,成为了内蒙古运动员中第一位拿到北京奥运会入场券的运动员。北京奥运拳击赛场上,张小平频爆冷门。8月24日,在81公斤级决赛中,张小平最终以11:7战胜有欧洲最佳拳手之称的肯尼·伊根赢得金牌,这也是继邹市明获得48公斤级金牌后,中国代表团收获的第二枚拳击金牌。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这枚金牌将以两枚金牌的成绩带入2009年第11届全国运动会,张小平为内蒙古在第11届全国运动会痛打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希望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为祖国再捧一金。

  张双旺

  1988年,张双旺创办了伊泰集团。20年后,伊泰集团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的大型现代化企业。2007年以来,伊泰集团累计投入13.54万元帮扶乡苏木镇嘎查发展现代畜牧业。2008年,伊泰集团为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乃玛岱村投入100万元,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遭受冰雨灾害,张双旺信守煤绝不涨价的承诺,倾力支援南方;汶川地震后,伊泰集团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灾区捐赠2000万元,张双旺个人捐款2万元,4000名伊泰员工捐款134万元和2000多件衣物。

  伊泰创立20年来,累计上缴税金60多亿元,公益事业捐资超过1.8亿元,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捐款5000万元,为教育事业捐款达3000多万元。

  张宇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和其他健康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同样教育,张宇投资100万元创办了自治区首家民办特殊教育学校。他将达拉特旗爱心希望学校建成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并将在校学生规模保持在100人以上。

  2003年,在一次对当地残疾人家庭的慰问时,达拉特旗残疾儿童的家庭贫困、无法上学的现状深深地触动了张宇,也促成了他创办学校、为残疾孩子提供免费教育的想法。目前,爱心学校已成为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康复理疗为一体的爱心希望之家。学校专门聘请了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开展盲文、手语、技能等课程,教授学校里的42名残疾孩子。建校5年来,张宇为残疾孩子免费教育累计投入800多万元。

  他多次被鄂尔多斯市和达拉特旗评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张峰

  张峰曾是一位幸运的母亲,有两个聪明的男孩儿;她又是一位不幸的母亲,两个男孩儿先后患上绝症,被预言很难活过18岁;她更是位坚强的母亲,再苦再累,都咬牙扛了下来。

  为了给两个孩子治病,张峰夫妻花光家中全部积蓄。成年后的两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张峰每天为他们漱牙、洗脸、背他们上厕所,晚上还要为孩子们翻三四次身。2004年,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张峰在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还得去照顾婆婆,给婆婆洗头、烫脚、擦身。2008年7月,丈夫又做了甲状腺手术,不能干重活,张峰的担子更重了。但张峰从不叫苦,悉心照顾患病的儿子、婆婆,操持着家务。如今,两个孩子分别21岁、19岁了,张峰用母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李莹

  李莹是一位光明使者,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但在生命结束后还能通过捐献眼角膜为他人带来光明、幸福和快乐,更加难能可贵。轻轻的她走了,正如她轻轻地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她走得那么从容,那么安定……

  正风华英年早逝百花垂泪,叹别离才华横溢天地挽留。当2004级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李莹被确诊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后,依然坚强乐观,为了让更多的人重获光明,她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义举。她用生命最后的激情和耀眼的人性光芒照亮这个世界,她那火热的心、灿烂的微笑和那双美丽的眼睛永远让人们温暖、感动。李莹同学虽然走了,但她留给这个世界光明和博大的爱,留给生者以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人们对她无限的怀念与崇敬。

  李瑞芳

  李瑞芳3岁时就患骨髓灰质炎,是一名腰部以下无法活动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先后11次参加国际比赛,3届残运会举重冠军得主,曾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5枚、银牌2枚。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运动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

  李瑞芳为征战残奥会3次推迟婚期,直到2001年,才与相识6年的爱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怀孕期间,她以超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简陋的举重床上上百次地举起上百公斤的重量。李瑞芳说:“我也有过动摇和犹豫,但是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直到进产房的前一个星期。”李瑞芳在丈夫的支持下怀揣着女儿的照片走上训练场。

  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瑞芳一次次站到最高领奖台上,为家人、朋友、全国人民献上了厚礼。

  杜威

  杜威,乌兰察布市卓资中学学生。在他7岁时,母亲因病导致全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近乎一个植物人。这时,杜威主动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为了照顾好妈妈,又不耽误学习,杜威学会了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为了妈妈,他甚至学会了下胃管、插尿管、打针、按摩、营养配方等医学护理知识。给妈妈洗被褥、帮妈妈翻身、给妈妈保健擦身是杜威一日几次必须做的工作,这也是他长期自觉坚持下来的习惯。正是这样,妈妈卧床10年竟然没有发生过一次褥疮,医生说这是卧床病患者创下的奇迹。

  为了疗养好妈妈的病,杜威有一本《妈妈日记》。记载了妈妈的所有生活、生理情况和药物的疗效,是他照料妈妈的经验总结。杜威孝敬慈母的事迹,为自治区未成年人教育树起了一面旗帜。

  陈银福

  在“2005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上,800多名群众采用古老的联名方式上书中央电视台,要求为法庭庭长投票。他就是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人民法庭庭长蒙古族法官陈银福。他获得了2005中国法官十杰银法槌奖,2007年又被评为感动兴安人物。

  他历任法警、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干就是25年。他跑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他走遍了辖区的村村屯屯,更了解那里的民俗乡情。20年来,他凭借着一个牧民子弟的朴素情感,凭借着法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娴熟的庭审能力,创造性地把“多调少判,案结事了”作为人民法庭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1993年他担任副庭长主持法庭工作以来,13年共审结各类民事纠纷案件1709件,其中调解结案1537件,年平均调解率达到88.8%。

  金海

  金海,内蒙古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他是一位癌症患者,自从1999年被确诊患了上颌窦腺癌,已先后做了8次手术、两次放疗,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目前正经受癌症化疗的残酷洗礼。1988年至今,他参加了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论文35篇,累计完成420万字著作,其中许多成果填补了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

  金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演绎着一个新时代的保尔!

  敖翀

  2006年5月21日,入伍6个月的敖翀随部队奔赴黑龙江参加扑火战斗。为了战友,他让出了自己的防护帽。在火线突围中,为了帮助战友,他一次次放弃了迅速冲出火线的机会。大火封住了他的眼耳口鼻,他却还在帮助大家倒水、浸毛巾。当别人已经开始突围时,他却让战友们先突围,自己跑在大家的最后面。

  当战友们发现敖翀时,他已经被大火烧得没有了人的样子,全身75%深3度的烧伤创面。这位年仅20岁的战士,依然用坚强乐观的心情迎接每一个痛苦而艰难的手术。在医院的日子里,敖翀还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医护人员,感染着身边的战友和护工。这就是敖翀,一个被国务院授予扑火英雄,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评为一级残疾军人的年轻士兵。

  爱心使者团队

  有这样一群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助劳教学员走出心灵困境,温暖着每一位失足者的心灵,为中西部地区几百名女子劳教学员带来一片黎明……这就是和呼和浩特女子劳教所发起成立的爱心使者团队。

  3年来,爱心使者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以博大的胸怀在努力帮助着每一个劳教学员们。左如云帮助学员们编排歌舞节目,并为她们创作了歌曲《回家看看妈妈》,歌声唤醒了她们的记忆,净化了她们的灵魂;阿文形象设计工作室教学员们学习理发、美容等形象设计技术,并雇佣女所释放的劳教学员,让她们学会自食其力;冯永林给学员赠书籍,让她们学习文化提升自己;魏明每月捐出200元帮扶家庭困难的学员;张敏杰为所里赠送健身器材;寒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员们要有希望和信念,重新勇敢地生活……

  贾敏芙

  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锡盟太仆寺旗宝昌镇红十字会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捐款人。离休干部、100岁老人贾敏芙委托女儿向灾区捐款1000元,成为太仆寺旗第一位个人向地震灾区捐款的人。

  贾敏芙是一位老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北保定、唐县及张家口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她曾在宝昌和化德从事教育、妇联和组织工作,1974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定居太仆寺旗宝昌镇。

  离休后,贾敏芙一直关心着太仆寺旗的教育事业,她曾自己出钱在家里办起图书室,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还曾帮助或救济生活困难的邻居和职工,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后老人每个学期都要给孩子送钱。

  贾敏夫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积极参加宝昌镇居委会组织的学习活动,还协助她们做好各项工作。多少年来,受到她帮助和救助的人不计其数……

  满都格日勒

  2006年初,满都格日勒以高票当选额济纳旗一名嘎查达。上任后,她积极寻找农牧民的贫困根源,抓住全旗“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转移搬迁工作的契机,制定出嘎查科学发展规划,把80%的牧户搬迁到城镇或条件较好的农区,实施转产。满都格日勒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学习,让牧民切实体验到先进地区的做法给农牧民带来的实惠。按照种养结合的大思路,她又争取到15万元资金,大搞舍饲养殖,牲畜改良率由30%提高到73%,人均收入提高了22%。她积极与水务、电利等部门联系,狠抓农田和草牧场建设,建成高效益饲草料基地500多亩,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

  如今在嘎查里,21~55岁的农牧民都享受了退牧还草和公益林补贴,56岁以上的农牧民均享受了养老金,农牧民都参加了合作医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03元,基本消除了贫困户。

  潘凤德

  2008年5月21日,潘凤德老两口来到突泉县红十字会的捐款现场,把靠拾荒换来的半生积蓄28000元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

  潘凤德的家庭收入并不高,他家只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8寸的电视机。结婚28年来,他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别人不要的。就是在儿女考大学需要增加营养的时候,老潘也没舍得给孩子买一斤肉。为了能多挣点钱供孩子读书,潘凤德和老伴一起捡起了破烂。潘凤德老两口每天的支出平均最多也不超过3元,即使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超不过200元。

  在突泉一中,提起潘凤德,老师们说他工作认真,学生们说他待人热情。他在一中工作的26年,几乎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职工。

  潘凤德老人的善举,数不胜数,不但得到了学生的拥戴,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本报记者牟野整理)

    来源:北方新报

上一篇:关于表彰2007-2008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先进单位和...
下一篇: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韩淑敏、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金...
热点新闻